习近平向香港新界大埔区住宅楼重大火灾事故遇难人员和殉职的消防员表示哀悼
准确把握“十五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
读懂“十五五”之一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深度关注丨盘活资源促振兴

发布时间:2025-11-28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字体大小[ ]

农村集体“三资”家底从模糊变清晰,管理从松散变规范,效益从沉睡变激活

盘活资源促振兴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管筱璞

 

  云南省陆良县纪委监委紧盯农村集体“三资”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通过走访调研、数据比对、实地核查等方式,严肃查处挪用私分集体资金、违规处置集体资源、贪污侵占集体资产等突出问题。图为该县纪检监察干部在小百户镇羊头山马铃薯种植基地了解有关情况。王勇 摄

  乌蒙之巅、珠江之源,云南曲靖素有“入滇锁钥”之称。该市辖3区1市5县和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共有上百个涉农乡镇(街道),各级集体经济组织近5300个。对这个农业大市而言,让集体家底真正成为激发内生活力、促进共同富裕的“源头活水”,尤为重要。

  自2024年集中整治开展以来,曲靖市纪委监委紧盯关键环节,聚焦“盘清、管好、用活”这条主线,助力全面盘活沉睡资产,进一步增强基层“造血”功能,促进集体经济健康发展,扎实推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提质增效。

  经过持续努力,当地有了一系列喜人变化:“三资”家底从模糊变清晰,管理从松散变规范,效益从沉睡变激活,群众满意度、获得感显著提升。

  盘清——

  农村集体“三资”流失问题得到明显遏制

  “打开‘三色’管理台账,哪份合同快到期、哪笔租金未到账,社区的资产租赁情况全都一目了然。”在曲靖市麒麟区寥廓街道,街道纪工委副书记徐会琼一边展示电脑里的台账信息一边介绍道。

  寥廓街道集体“三资”体量大、管理难度大、廉洁风险高,过去因为合同管理不规范,经常出现租金拖欠、资产闲置等问题。直面问题,寥廓街道对集体资产资源开展全面摸底排查,建立完善管理台账。同时,探索建立“三色”预警机制,绿色代表即将到期合同,提前2个月预警;黄色代表到期未履约合同,限期整改;红色代表严重违约合同,将依规依纪开展追责问责。借助“三色”预警机制,“三资”家底成了一本实时更新、全程可溯的“明白账”。

  集体“三资”是保障群众权益、支撑乡村振兴的基石。为破解底数不清、账实不符等难题,曲靖市坚持“总体战”和“突击战”有机结合,既打好“总体战”守好“基本盘”,又全力推进“小切口”打好“突击战”,全面推进问题整治。

  注意方法。为摸清、摸实、摸准“三资”家底,曲靖市纪委监委督促市农业农村局制定操作指南,总结运用“六查法”,即对照资金查、对照项目查、对照资产查、实地盘点查、座谈访谈查、公示公开查,将账目核查与实地调查、内部梳理与外部监督相结合,确保清查工作真实准确、取得实效。

  精准施策。曲靖市纪委监委推动市农业农村局紧盯“整治村级劳务用工管理问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排查”两个小切口,开展拉网式排查,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实行销号管理。如通过实地走访、查阅台账、个别访谈等方式深入查找问题线索,纠治虚开套现、虚报冒领、优亲厚友等问题,建立完善村级劳务用工制度,规范用工范围、标准、程序、监督等,推广建立劳务用工人员库、公开招募、公开派工、公开给付等“阳光派工”机制。

  清查工作中,曲靖市坚持纪检监察机关与职能部门横向联动、同题共答,市、县、乡、村上下贯通、整体推进,推动市、县两级成立清查工作领导小组,乡镇(街道)成立业务指导组,村级成立清查工作小组,形成市级指导、县级统筹、乡镇主体、村级主责四级责任体系,层层压实“三资”清查工作责任。

  市纪委监委依托班子成员“蹲县驻乡访民生”工作,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对全市各乡镇(街道)进行一线督导,对重点问题解剖麻雀、复盘剖析,传导压力、压实责任。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通过“室组地”联动监督方式,对全市“三资”清查工作推进情况进行拉网式监督,督促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印发工作方案、操作指南,明确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

  曲靖市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尹黎表示:“推动纪检监察监督和职能部门监督同向发力,有助于全面摸清农村集体‘三资’家底,确保账实相符、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表相符。”截至目前,全市清查农村集体资金49.26亿元、资产431.71亿元、资源(集体土地)3726.47万亩,清查集体遗漏资金1.03亿元、资产105亿元、资源(集体土地)11.64万亩,农村集体“三资”流失问题得到明显遏制。

  管好——

  努力实现监督效果最优化

  在村级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整治中,曲靖市探索实行混编分组监督工作法,各级组建纪检监察机关工作组和农业农村局工作组,前者牵头整合派驻机构、巡察机构和乡镇(街道)纪(工)委监督力量,后者负责整合“三资”监管涉及的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及职能部门监督力量,聚焦资产权属不清、账实不符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开展联合督查,严查村级财务“账外账”、重点项目“审批账”、惠及群众“民生账”。

  “探索此项监督工作法,是为了整合监督力量、发挥监督优势、提升监督效能。既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优势,组织实施监督检查、问题线索研判处置、问题整改督促落实、失职失责问题追究等,又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专业优势,进行政策咨询、专业指导、问题整改、堵塞漏洞等,实现监督效果提升。”曲靖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孟国辉说。

  “前期工作中,我们发现低价流转村集体土地、擅自改变土地用途、长期拖欠土地流转费用等问题较为突出。”曲靖市纪委监委第六监督检查室主任徐天德表示,主要表现为:部分村(社区)执行“四议两公开”制度不到位,土地流转、处置不经民主决策程序,侵害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收益权;部分村(社区)在土地流转中搞暗箱操作,擅自改变土地使用性质,签订虚假合同或合同使用不规范,侵占土地流转补助款,隐瞒土地收入不入账;部分村组干部在村集体土地出租、出售处置过程中,随意处置、以较低价格由自己或亲友承包,从中谋取私利,等等。

  为从根本上解决土地流转领域问题,市纪委监委牵头组织农业农村、财政、审计等部门,在全市开展了土地流转领域突出问题整治,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政策落实不到位、流转程序不规范、擅自流转集体土地以及截留挪用土地租金等问题进行拉网式排查,对于合同签订不规范的,及时补签、重签;对于擅自改变土地用途的,及时纠正;对于拖欠土地流转费的,坚决追回。截至目前,全市已追回土地流转拖欠款超过5600万元。

  整治中,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保持高压态势,紧盯招投标、工程建设、集体经济组织运营等关键环节,严肃查处虚报冒领、侵占挪用、违规处置集体资产、监管失职失责等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同时,探索高效办案闭环机制,对案件查办实行全流程闭环管理。

  在线索核查期,充分发挥信访举报主渠道作用,注重从日常监督、巡察监督、审计监督、财会监督等渠道发现线索,并建立农村集体“三资”信息化监管平台,线上线下全方位收集问题线索;在立案查处期,建立市纪委监委领导班子成员、县(市、区)纪委书记包案工作机制,将市纪委监委派驻(出)机构分为5个作战单元,采取“室组地”联动办案模式,深挖细查、以案挖案,确保办案质效;在证据补强期,严格各环节审批把关,通过召开案件查办复盘辨析会、开展案件评查等方式,不断提升办案质效;在监督检查期,建立“一案一剖析”制度,对问题多发易发点位进行深刻剖析、系统治理,达到查办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效果。

  用活——

  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走进位于会泽县宝云街道华泥社区的蔬菜基地,只见一排排鲜嫩的蔬菜郁郁葱葱、长势喜人,工人们正忙着采收。后续经由降温、除水、预冷、打包等工序,这批蔬菜将进入冷链物流环节。几天后,乌蒙山上的新鲜菜就会成为沿海餐桌上的“山里鲜”。

  得益于“账务分设”,宝云街道股份经济合作联合总社依托当地资源优势,流转土地6000余亩,引进专业公司,建成华泥蔬菜种植基地。基地年产蔬菜7万吨,销往香港、广东、湖北、河南等地,年产值3亿余元,带动2000余户群众年均增收5000余元。

  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会泽县试点开展的“账务分设”正在不断开花结果。其核心是厘清基层自治组织与经济组织的职能边界,推进村委会社会管理职能与村集体经济组织经济管理职能分离,对原本共用账户的村委会、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分账管理。

  “‘账务分设’有利于整合资源,能够有效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曲靖市纪委监委驻市农业农村局纪检监察组组长邓成碧表示,“通过改革,村委会把精力集中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村集体经济组织则专注于经营和管理村级集体资产。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自主经营、合作经营、委托经营、发包租赁、投资入股等方式,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在相应的制度制约下,资金使用更加规范透明,确保集体资金更多更好地用于集体经济组织成员。”

  巩固整治成果、防止问题反弹,根本之策在于加强制度建设。整治以来,曲靖市纪委监委着力推动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体系。

  一是针对基层反映强烈的痛点问题,出台34项务实管用制度,对农村集体“三资”的范围、权属、登记、保管、使用、处置、收益分配、监督问责等各环节进行制度设计,补齐短板弱项,形成制度闭环。如出台相关意见,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全流程作出严格规定,今年全市规范流转土地2.38万亩。二是统一标准规则,出台一系列规章制度,明确农村集体经济合同要素、签订流程、合同管理等事项,并附上合同模板,确保集体“三资”事项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全程留痕、结果可核。三是推动制度落地见效,建立专项整治制度目录清单、管理责任清单和制度落实成效清单,逐一明确管理责任主体,并建立定期跟踪问效机制,保障制度体系有效运行、持续优化。同时将涉及金额48.2亿元的上万个村集体帮扶项目资产纳入统一监管,持续壮大集体经济。

  “通过整治,一笔笔‘糊涂账’变成了‘明白账’‘增收账’。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整治成果,推动‘三资’管理从阶段性攻坚向常态化治理转变。”曲靖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监委主任金涛说。


 

短评丨“糊涂账”变成“增收账”

  清查集体遗漏资金1.03亿元;追回土地流转拖欠款超过5600万元;将上万个村集体帮扶项目资产纳入统一监管,持续壮大集体经济……不到两年间,云南曲靖以“盘清、管好、用活”三招,把昔日一笔笔“糊涂账”变成了如今支撑乡村振兴的“明白账”“增收账”。

  启示有三:其一,底数明晰是前提,先问诊再治病,才能药到病除,“三资”台账必须动态更新才能持续发挥作用;其二,形成合力是关键,纪检监察机关与职能部门必须同向发力,通过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传导压力、层层压实责任,才能巩固成效;其三,市场运营是方向,各项工作最终要落到产业增效、农民增收上,才能真正让群众可感可及。

  集体“三资”不仅仅是账本上的数字,更是农民群众的“命根子”、乡村振兴的“压舱石”、共同富裕的“活水渠”。曲靖做法的可贵之处在于,清查完毕立刻“换挡提速”:通过平台化监管、市场化运营等措施,唤醒沉睡资源,引入自主经营、合作经营、股权合作等多元发展模式,实现从“一次性盘点”到“持续性增值”的跃升,真正让集体“三资”成为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管筱璞)

中国农业农村网摘编亓荃鹏

【免责声明】:以上图、文、音/视频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本网原创文章除外),其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或归属权利人。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转发推广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仅供交流学习了解法律、法规、政策,如无意侵犯到贵公司或个人的知识产权,部分文章转发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无意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本网制作采编部QQ号: 3555333776,微信号:GAN160003,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更正。电话:010-89525216。本网投稿邮箱:3555333776@QQ.COM。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外雅宝路12号(华声国际大厦)1层 1 2 1号。本网原创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XXXXX网站。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发表感言: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