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重要演讲十年间
深度关注|推动纪检监察监督与财会监督贯通协调
推进国安机关工作高质量发展,持之以恒抓好作风建设

和静县法院首次“微信”有效送达法律文书

发布时间:2017-08-22  来源:中国法院新闻网  字体大小[ ]

  中国法院新闻讯(任万民 杨斌)“范某某,您好,我们是和静县人民法院的工作人员,现向您告知……”。随着指尖在键盘上的敲击,原告杨某诉被告范某某民间借贷纠纷一案,在一年内曾多次邮寄均未有效送达当事人的案件,和静县人民法院于2017年8月15日使用微信成功送达。

  原告杨某诉称:2015年,被告范某某在和静县做杨树苗的生意,因需要资金向原告杨某借款,杨某碍于朋友情面,先后给范某某陆续借款6万余元。原告杨某多次催要,范某某均以资金困难为由不还借款。之后再联系范某某,范某某便表示其本人在外地,因故不能回和静。范某某所欠借款至今未还,无奈起诉至法院。

  该案在和静县人民法院立案后,立案庭干警数次联系范某某,请范某某尽快到立案庭领取相关诉讼文书、传票,范某某均以人不在新疆为由未来领取。立案庭干警根据范某某提供的外省地址向范某某邮寄送达,范某某又以有事外出为由未予签收传票。

  面对采用多种途径无法实现有效送达的“困境”,怎样才能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有效实现呢?和静县人民法院立案庭全体干警讨论研究可否使用微信送达?微信送达法律文件是否符合法定程序?正在疑惑之时,和静县人民法院收到了最高人民法院于近期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民事送达工作的若干意见》。《意见》使立案庭干警们心头之惑一扫而空,随即将微信送达付诸实践。

  立案庭干警同被告范某某取得联系,在添加对方微信、确认身份后,将原告杨某诉被告范某某民间借贷纠纷一案及另外二件起诉被告范某某民间借贷纠纷、买卖合同纠纷案件的诉讼文书、开庭传票以微信方式一并成功送达。

  “微信送达”是当前解决“送达难”的有效途径,既能方便快捷完成案件送达工作,又能节约司法资源,减轻当事人的诉累。

  在探索如何化解“送达难“的道路上,和静县人民法院砥砺前行,向各界法律人征询意见,应用“新规”创新方法进行有效送达,努力开辟案件送达新篇章。

中国法院新闻网责任编辑亓淦玉

【免责声明】:以上图、文、音/视频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本网原创文章除外),其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或归属权利人。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转发推广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仅供交流学习了解法律、法规、政策,如无意侵犯到贵公司或个人的知识产权,部分文章转发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无意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本网制作采编部QQ号: 3555333776,微信号:GAN160003,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更正。电话:010-89525216。本网投稿邮箱:3555333776@QQ.COM。通讯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通胡大街78号(京贸中心)二层15号。本网原创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XXXXX网站。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发表感言: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