踔厉奋发新征程 | “人工智能+”加出发展新动能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通知》 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
贯彻落实中央纪委三次全会精神丨督促稳就业保民生

网络"公民记者"新军涌现 促推政府网络信息管理建设

发布时间:2010-08-31  来源:新华网-《瞭望》新闻周刊  字体大小[ ]

       

 资料图片:Twitter正成为网民经常使用的一项网络工具。

 

      网络新传播方式的兴起给政府管理部门提出了严峻考验,客观上将推动政府加强网络信息管理的建设

      2009年底,中国社科院发布《社会蓝皮书》指出,过去一年影响力较大的社会热点事件有30%是由网络率先公开曝料而引发公众关注。

      业内专家认为,网络群落率先发表的信息,反映了最前沿的基层舆情,一方面意味着网络已经成为主流媒体的重要补充,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我们整个社会群众社会意识、参与意识、公民意识的提升。

      随着电子邮件、MSN、QQ、博客、播客、微博客等新的交流沟通方式层出不穷,互联网正进一步成为公众舆论的主阵地。多位受访专家认为,网民天生有报道的欲望并正在付诸实践,“公民记者”大量出现,且往往能在热点事件发生后,形成一定的意见群,从而左右舆论走向。互联网时代如何应对网络民意,提高政府相关部门的治理能力,已经迫在眉睫。

     “公民记者”带来舆论变革

      所谓“公民记者”,是指在新闻事件的报道和传播中发挥记者作用,却非专业新闻传播者的普通民众。“公民记者”背后所体现的是“参与式新闻”的理念,即“民众在收集、报道、分析和传播新闻和信息的过程中发挥主动作用”。

      在研究新闻传播的专家看来,作为“公民记者”应该具备以下条件:首先,身份是非专业新闻传播者的普通民众;其次,在新闻事件中发挥了记者的作用。也就是说,得具备发现线索、记录事件和传播信息三个条件。

      2008年12月发生在印度孟买的连环爆炸案震惊世界。在新闻传播领域,此次孟买爆炸案的报道则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标志着以社交网络为传播渠道的“公民记者”报道形式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连环恐怖袭击事件后,以Twitter为代表的社交网站用户不断更新文章,用直播方式公布事件的最新进展,美国知名杂志《福布斯》甚至称之为“Twitter时刻”。这些都凸显了新闻报道中公民新闻发挥的日益重要的作用,再次掀起了公民新闻的高潮。在第一次袭击发生五秒钟之内,Twitter网站上已经出现了80个消息。一些帖子对现场进行更新报道,有些博客内容表示可以向新闻界提供线索帮助。比如一位名叫蒂娜·莫塔的女商人在其博客上写道:“我几乎整晚都呆在Twitter上,心中充满了愤怒、忧虑和丧失亲人的痛苦。”

      新媒体分析师切里恩·乔治认为,孟买恐怖袭击等事件已经凸显了公民新闻和用户创作内容的出现,“如果事件范围广,受影响人数众多,即使一家非常大的新闻机构也很难全面跟踪报道。此类事件证明了公民记者利用网络渠道对主流媒体的巨大潜在价值。”

      中国互联网协会网络营销工作副秘书长、速途网创始人兼CEO范锋认为,这是一种新的通讯方式,没有出现新闻编辑部的那种大呼小叫、疯狂奔跑,派遣临近记者前往现场的情况。正如Twitter的创始人斯通所说,公民记者“实现了体验共享”。“公民记者”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单一线性的传播格局,进一步强化了信息社会中媒体与受众的新型互动关系,确立了受众在大众传播中的主体地位,深刻影响着媒体形态的演变过程,加速了主流媒体的变革。

      像Twitter这样的社交网站开创了一个相对透明和自由的舆论环境,所有注册用户都具有平等的发言权,这也使得社交网站具有一定的“自滤”功能。比如,一条“可疑”的信息发布后,第一时间内就会有人发表批评、质疑的信息跟帖,及时进行纠正。

       网络民意抱团的趋势明显

      在中国,类似Twitter这样的新传播方式以一个更本土的名称——微博,被越来越多的人群应用。这些日益便捷的互联网工具,为民众自由发表言论、进行信息传播和交流提供了硬件支持,社交网络“群落”、“小组”的形成为信息传播提供了最佳平台,使网络意见进一步呈现抱团并放大的趋势。

      无论是在重大突发性事件发生时,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到处可见网民活跃的身影,他们利用数码相机或手机,记录下新闻事件的全过程,用简短的文字跟踪更新每一个细节进展,即时发表自己的感受和评论,然后第一时间通过传播渠道告知大众。

      目前,互连网上的聊天“群落”,社交网络的“圈子”、“小组”,微博网站的“跟随者”,这些正在逐步壮大成型的人际网络组织,渐渐成为网民发表信息的重要渠道。与此同时,作为传统主流媒体的补充,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倾向通过网上“群落”来获取信息。

      随着人数的增多,网民涉足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涉及的层面也愈来愈深入。央视新址大楼火灾、美国大选等近年来的国内外重大事件,网民和专业记者一起活跃在最前线,他们利用自己在网络群体发言的快捷方式,第一时间发现、报道、更新即时讯息。甚至呈现出了这样一种趋势,即网民正逐步渗透影响着传统媒体的新闻选择、采写等报道角度和报道方式,乃至新闻理念。

      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播学院教授刘笑盈说,群落化的即时通讯传播能够瞬间爆发,快速产生舆论趋势,这是由网络的特点决定的。不同于传统的媒体,网络将所有生产环节,从采编、出版到发行压缩在同一个平面,这大大缩短了信息链的传播速度。

      范锋认为,即时通讯群落化体现了网络的方便新鲜,特别符合80后年轻人张扬个性的特点。它既是信息传播的平台,又是舆论发布的渠道,使得信息流动更方便、思想交流更活跃。信息传播的网络化将会成为以后发展的必然趋势。

      适应时代依法规范

      互联网以及“公民记者”的广泛覆盖和其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如此大量毫无保留的信息发布,其安全性也受到质疑。业内专家认为,Twitter网站的报道过于详细,这很可能会帮助恐怖分子,比如有一个推客(微博用户)写道:“一个恐怖分子从屋顶跳到楼上,一些特警已经赶到现场。”有人认为这些信息将帮助藏匿在酒店内的恐怖分子,很可能他们也在通过手机等工具监控Twitter。一位推客呼吁说:“这是一场恐怖袭击,不是娱乐活动,所以诸位博客,请对你们的帖子负责。”

      范锋说,社交网站的开放性是把双刃剑,它在提供了一个信息开放平台的同时,也暴露了很多弊端,单纯依靠网站的“自滤”功能解决,是完全不够的。

      突发事件中“公民记者”的优势首先体现在发布新闻的及时性上,但不容回避的是,“公民记者”毕竟不同于职业记者,他们发布的信息的真实可靠性,都缺乏专业把关。一些“公民记者”在不知道信息是非虚假的前提下,可能会直接把错误信息发布在互联网上。由于在网络上发布新闻并不需经过严格的审核与核实,网络匿名性使得查找发布者可能极其困难,问责制度也有待健全,导致部分消息发布者无视或忽视新闻的真实性,其报道常带有强烈的个人主观感情色彩。此外,由于没有经过客观报道的专业训练以及缺乏系统全面的采访,其所报道的事实和专业媒体发布的消息间可能产生较大的偏差。

      网络学者马晓霖表示,由于信息平台的开放性,群落、网站发布的信息“事实”与“言论”并存,很多用户在第一时间会发布自己的观点,一方面会导致整体信息发布量的冗余,另一方面,这可能会先于主流媒体产生相反的舆论影响。

      “通过网络群落传播、报道的消息内容存在着良莠不齐的现象,特别是其中非理性的成分比较大,主流媒体要给予正确的引导。”范锋建议,对于那些理性的、有建设性的信息,主流媒体可以及时采用变成主流报道,形成正确的舆论影响,比如前些时候的“周老虎”事件,就是个很好的范例。对于那些非理性的信息,主流媒体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忽视这些言论,政府部门还可以通过适当的议程设置措施,积极引导舆论。

      刘笑盈认为,对于造谣和涉及国家机密及他重大消息的泄露,应该上升到法律层面来约束。但是,对网络群落化传播,还不必急于上升到法律层面。目前来讲,网络媒体的影响范围相比主流媒体还是有限的,政府相关部门和主流媒体只要密切关注,发现问题及早解决,通过公关手段是可以对网络群落化信息传播进行规范和正确引导的。

      受访专家认为,网络新传播方式的兴起给政府管理部门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客观上将推动政府完善网络信息管理的建设。网络群落一方面可以促进信息的分享、流动,另一方面也可能存在着不实信息,甚至蕴涵着造成不安定的因素。

      “最近这一年来,政府管理部门强制关闭了一些发布不良信息的网站,这样做是必要的,”马晓霖说,“这样能够产生示范效应,但对海量网民的管理仍然任重道远,而且一旦管理的方式过于粗暴,会对整个网络产业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同时也无益于管理部门自身形象的建立。”

      范锋建议,从政府管理的角度来讲,对于虚假谣言,以及像“艾滋女”那样散布消息,引起社会恐慌不安的网民要坚决依法查处。与此同时,政府应该做好信息发布工作,使信息更加透明,及时应对回击网络上的传言。国家领导人也强调,各级政府应该主动出击应对,不需上报宣传部门,马上澄清事实信息。传统媒体、管理部门都需要积极适应信息传播网络化的时代趋势。(记者程义峰 实习生庞元元)

全球公众传媒摘编:GAN  JADE

【免责声明】:以上图、文、音/视频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本网原创文章除外),其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或归属权利人。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转发推广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仅供交流学习了解法律、法规、政策,如无意侵犯到贵公司或个人的知识产权,部分文章转发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无意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本网制作采编部QQ号: 3555333776,微信号:GAN160003,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更正。电话:010-89525216。本网投稿邮箱:3555333776@QQ.COM。通讯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通胡大街78号(京贸中心)二层15号。本网原创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XXXXX网站。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发表感言: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更换。